康復輔助器具產業迎來發展春天
——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干意見》
康復輔助器具是幫助功能障礙人士恢復人體功能、回歸融入社會和改善生活品質的有效手段。我國有2億多老年人、8500萬殘疾人、每年上億人次傷病人,是世界上康復輔助器具需求人數最多、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們的健康需求不斷提升,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不僅有利于激發新消費、培育新動能、打造新經濟,也有利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助推健康中國建設和增進人民福祉。
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那么什么是康復輔助器具,和醫療器械有何不同?康復輔助器具產品包括哪些?國家層面將有哪些政策支持呢?
國家政策大力扶持
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早在今年4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衛生計生委就已聯合出臺了《工傷保險輔助器具配置管理辦法》。這個管理辦法對支付的范圍、支付的標準做了明確的規定。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寧波等部分地區已建立貧困殘疾人康復輔助器具補貼制度。安徽、江蘇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農合,內蒙古的新農合已將部分康復輔助器具納入報銷范圍。
民政部社會福利司副司長徐建中在接受《慈善公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的出臺,釋放了很多利好信息,概括起來有三個方面:
一是確立了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概念。這是首次以國務院名義對康復輔助器具產業進行頂層設計和謀篇布局,這也意味著,在國家層面首次將康復輔助器具產業作為一個獨立的業態,這對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巨大的、具有歷史意義的作用和影響。
二是明確了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意見》提出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擴大市場有效供給、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等產業發展任務,這為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三是強調了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主要有落實政策價格優惠、強化企業金融服務、加強財政資金引導、完善消費支持措施、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這對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將注入強勁動力和活力。
徐建中還表示,《意見》的出臺,有利于引導激發新消費、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也有利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滿足老年人、殘疾人、傷病人康復服務需求,助推健康中國建設和增進人民福祉。
《意見》的出臺,對社會尤其是康復輔助器具的使用群體將產生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對老年人、殘疾人、傷病人等康復輔助器具的使用群體來說,是特別的利好消息。
《意見》的出臺,一方面會促進部分康復輔助器具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對貧困殘疾人、重度殘疾人配置基本型康復輔助器具給予補貼,保險公司和金融機構也會設計開發相應保險產品和消費信貸產品,這些群體配置康復輔助器具將得到一部分的資金保障。
另一方面,社會公眾對高端康復輔助器具需求不斷增加,《意見》的出臺對促進我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往高端方面發展、豐富產品品類、滿足公眾多層次需求。
康復輔助器具前景廣闊
康復輔助器具與醫療器械的不同之處,是指改善、補償、替代人體功能和輔助性治療以及預防殘疾的產品,包括器具、設備、儀器、技術和軟件。康復輔助器具既有外骨骼康復機器人等高科技產品,也有拐杖等簡單實用產品,適用人群主要包括殘疾人、老年人、傷病人。按照國際標準劃分,包括12個主類、130個次類、794個支類,國際市場上康復輔助器具產品超過4萬款,我國市場上約有1萬款。
而醫療器械主要就用于疾病的診斷、預防、監護、治療或者緩解;操作的診斷、監護、治療、緩解或補償;解剖或生理過程的研究、替代、調節或者支持或維持生命等。
盡管康復輔助器具和醫療器械存在不同,但兩者在國際標準和我國醫療器械目錄里,仍有8.3%存在交叉,主要集中在矩形器和一部分個人醫療輔助器具。
在我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規模持續擴大,許多國產品牌走出國門、遠銷海外,逐步轉型升級為產品門類多樣、服務人群廣泛,橫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配置服務等業態領域的新興產業。但同時,我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發展與國際水平相比仍存在產業基礎薄弱、產業鏈條不完整、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市場秩序不規范、部分高端智能輔具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還不能掌握等問題,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差距較大,因此,急需政府從政策上加以培育引導,支持其發展壯大。
另外,國家還將加強財政資金引導。將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納入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相關財政支持范圍,要求政府采購原則上采購能夠滿足要求的國產產品,將符合條件的高端康復輔助器具產品納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試點范圍。
支持企業創新發展
康復輔助器具與我們使用者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因此產品質量的安全性將非常重要。《慈善公益報》記者從民政部了解到,民政部將根據意見精神采取多種措施來保障產品質量和服務安全。
未來,將鼓勵企業建立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體系并通過相關認證,加強質量安全培訓,優化質量控制技術;開展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試點;建立強制性和自愿性相結合的產品、服務認證體系和質量追溯體系,完善服務回訪制度;加強產品質量監督抽查、風險預警、缺陷產品強制召回、產品傷害監測驗證評估等工作,發布產品和服務質量“紅黑榜”;培育發展一批質量檢驗機構。
徐建中在接受《慈善公益報》記者采訪時強調,在支持康復輔助器具企業發展和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方面,主要是將《意見》提出的各項措施政策落到實處,進一步發揮社會力量在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中的主體作用。除落實稅收價格優惠政策以外,還將通過融資試點、引導基金支持、金融產品開發等促進產業創新。
對于企業的還將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將康復輔助器具知識納入相關專業教育和繼續教育范圍,支持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實用性人才培養基地,完善從業人員職業分類。
經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將呈現跨越式發展局面,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康復輔助器具技術、管理、品牌、商業模式將持續創新,創新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產業規模持續增長,產品的品類、數量、布局等將進一步豐富和完善。
《意見》發布以后,將會吸引大量社會資本投入,老的企業將煥發出青春,整個產業發展的前景非常廣闊。
記者 王希文 新聞來自百度